麻醉病例︱胸部X线检查与肺部超声在评估术中低氧血症时的不一致现象
该病例主要探讨了在评估术中低氧血症时,胸部X光和肺部超声之间可能出现的不一致性。
该病例主要探讨了在评估术中低氧血症时,胸部X光和肺部超声之间可能出现的不一致性。
日本国立健康危机管理研究机构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6月2日至8日的一周,日本共报告百日咳病例3044例,这是自2018年采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单周新增百日咳病例数首次超3000例。
引用本文:李世家, 马秀红, 尹志洋, 等. 呼吸困难伴双肺多发阴影[J].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, 2024, 47(8): 761-766. DOI: 10.3760/cma.j.cn112147-20240113-00028.
近日,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成功抢救一例非洲输入性脑型疟疾危重病例,这一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疟疾防控上。南都记者从东莞市疾控中心获悉,东莞已连续1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,但随着与境外交流的日益频繁,输入性病例风险仍需高度警惕。
近期,新冠疫情有所波动,阳性率在南北方省份、门急诊及住院严重病例中占比均升至首位。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,2025年5月全国新冠疫情呈现较大波动,单月新增确诊病例升至44万例,其中重症病例606例、死亡病例7例,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攀升至23.8%。提
在抗HER2治疗面世之前预后较差。随着曲妥珠单抗、帕妥珠单抗等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中广泛应用,这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和总生存期(OS)均实现了显著提升
根据卫生部疾控厅统计数据,6月3-9日期间,全泰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4,716例,另有9例死亡。自年初以来,累计确诊420,937例,死亡112人。
患者为51岁男性,机械工,因进行性黄疸伴全身瘙痒2个月就诊。患者还伴灰白色粪便和深色尿液,无发热、腹痛或腹胀。无饮酒或药物滥用史。体格检查视全身黄疸、划痕,其他无明显异常。
近年来,多位明星因 HPV 相关疾病(如宫颈癌、口咽癌)引发公众关注,这些案例在引发热议的同时,也暴露出大众对 HPV 认知的诸多 “盲区”。深入剖析这些误区,才能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。
最近,新冠似乎又悄悄回来了。原本以为它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,没想到它趁着天气变化的“东风”,又开始活跃起来。不少人已经开始中招,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:这病毒不是早就消失了吗?其实,背后的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。
患者女性,16岁。既往体健。主因弥漫性腹痛伴全身疲劳、发热和皮肤黄染3日就诊。入院时,患者体温高达40°C,心动过速,心率 127次/min,血压稳定,呼吸频率和诊室内空气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。
50岁男性,3个月前开始出现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。既往有双侧腕管综合征病史。查体示:颈静脉扩张,心尖搏动最明显处向外、下方移位,伴明显的S4心音,双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。双腕正中神经敲击后有刺痛感,可见Tinel征。血肌酐1.4 mg/dL(范围 0.74–1.
正确答案:ABCDE。解析:年龄3岁以下、病程3d以内和EV-A71感染为重症手足口病高危因素,下列指标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:(1)持续高热:体温大于39℃,常规退热效果不佳;(2)神经系统表现:出现精神萎靡、头痛、眼球震颤或上翻、呕吐、易惊、肢体
2025年5月全国新冠疫情呈现较大波动:单月新增确诊病例升至44万例,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攀升至23.8%。值得关注的是,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NB.1.8.1已成为主要流行株(占比约90%),或与传播力增强相关。疫情在5月26日达阶段高峰后小幅回落
在肿瘤治疗领域,多学科诊疗(MDT)模式已成为攻克复杂疑难病例的“金标准”。肺癌的治疗尤其需要多学科协作——从影像的精准判读、病理的明确诊断,再到内科、外科、放疗的综合决策,每一步都关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。
新冠疫情有所波动,阳性率在南北方省份、门急诊及住院严重病例中占比均升至首位;各年龄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,新冠阳性率均占首位;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:新型冠状病毒、鼻病毒和肠道病毒;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
根据统计数据,1995年-2014年美国35-74岁的AMI住院患者中,约30%为35-54岁的年轻患者。从1995-1999年、到2010-2014年这两个时间段之间,这一比例增长了5%;而在女性患者中,这一增速更快,从21%增加到了31%。
而感染和湿疹则往往是密不可分的,湿疹可继发感染,而感染(如足癣等)可诱发湿疹样变。Sushama Harikrishnan教授近期在BMJ上报道了一例特殊患儿的病例,根据皮损形态及病史想得到正确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男孩,12岁,因“下肢进行性畸形及行走困难6个月”就诊。病程中伴有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骨痛、头痛以及行为改变和学习成绩下降,未诉腹痛、便秘、多尿或多饮。患儿既往身体健康,无外伤及骨折史。日晒充足,饮食均衡。无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或维生素D代谢途径缺陷。在基层医疗
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,专攻人体神经系统,尤其爱攻击5岁以下儿童。感染后,可能导致儿童终身残疾,甚至因呼吸肌麻痹死亡。WHO表明每200例感染中就有1例不可逆瘫痪!